2015年12月4日晚,生工食品学院“灯塔计划”——13级本科生就业动员会暨12级优秀本科生求职保研经验分享会食品专业专场启动。
“早点想好自己要什么,早些做准备”,这是分享会上学长学姐们提到最多的一句话。
就业还是深造,国企还是私企,读研还是直博,一项项繁杂的选择摆在大三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同学面前。前路是大浪滔天还是海阔天空,他们谁也没有底。而这次的优秀学长经验分享会就像矗立在茫茫海雾中的一座灯塔,让我们看清了自己的方向。
陈素珊老师:珍惜当下,超越自我
学院党委副书记陈素珊老师为全体13级本科生作就业动员报告,表达了对同学们的殷切期望和敦促之心,她说:“现在大三的同学还有机会、还有时间,但时间不多了,能用来奋斗的真的不多了。52周去掉休假、睡眠、休息,真的不多了。”她劝学生们用这最后的52周努力一把,在绩点上、综素上、英语上、有效学分上。她希望大三的同学们竭尽全力而不是尽力而为,超越自己。“什么叫超越自己?如果考上浙大是证明自己,那上斯坦福就是超越自己”陈老师如是说。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命运,但命运都是自己创造的。”比起敦促同学们的学习,陈老师更关心他们对当下的把控、珍惜,用她读的一封辅导写给学生的信中的话来说就是“这个住在隔壁的人至少比李开复先生更关注你们何去何从。”她说到了自己看望一个新疆民族生的经历,那位民族生在家乡努力了四五年从容光焕发到脸色憔悴,却不如一个普通学校出身的人但有背景,她想告诉我们要珍惜浙大公平的任人唯贤的竞争环境,“如果公平都没法激发你的能力,即使不公平可以,但你付出的终究会更多”。
另外,陈老师还介绍了保研的具体政策,希望同学们能对此有进一步的认识能与她有进一步的交流。
就业:认清自己,把握机遇
众所周知,食品专业的就业面并不广泛,因而就业显得比较困难。
分享自己就业经历的两位学长学姐都提到了自己为什么选择就业这条难行的路。密巧玲学姐在保研遭遇失败之后,无奈地选择了就业。而蔡玉林学长则是在大一的无知、大二的逃避、大三的思考自身之后,知道自己并不适合食品这个专业,因此选择了就业。
玉林学长觉得自己难以在做专业有关的事情时难以施展,而巧玲学姐则觉得自己踏实的性格更适合银行的工作,更适合令她感到踏实的家乡而不是机会更多、节奏更快、压力更大的大城市。他们在做选择之前都思考过自身,性格、学习、爱好以及自己对未来的期望,任谁都不想在自己讨厌的地方工作一辈子。认清自己,才能明确前路。
(图1)
关于机遇。拿到了汤臣倍健offer的蔡玉林学长半开玩笑地说自己的气运很好,他实习时就碰上了汤臣倍健的老总,还能有机会帮那位老总安排住宿、机票,幸运地得以免面试就得到了一份工作。然而气运是一回事,能把握住它又是另一种本事。
巧玲学姐分享求职经历时不止一次地提到了本科生就业的弱势,“我去杭州银行面试时,群面的5个人里只有我一个本科生,去建设交通银行那次也只有我和另一个浙大的本科生”,“研究生不止比我们多了个学历,他们还比我们多活了两年,有比我们多的经验”,“像哇哈哈这些企业,他们只招研究生”。话语中透露出的是一丝无奈。这更体现出把握机遇对处于本就业劣势的本科生的重要性。他们都称自己的实习经历太少,督促着我们“如果有好的实习,就应该早动手准备,早点开始”,“如果你喜欢的单位有实习、商赛,那就去。思考很久不如马上行动”听起来有一些夸张,但面对机遇时,我们要学会抉择。
细节方面,学长们也提供了许多建议。例如准备好自我介绍,提前查找资料,根据面试单位的习惯做准备等等。
保研:旗帜鲜明,早做准备
分享保研经历的学长们教会了我们许多。
学习,一切都还来得及,“大三的专业课比较多,而专业课都比较相似,可以掌握好其学习规律”,“学习方法上应该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别人可能刷一夜就满绩了,我可能刷一夜以后挂了,那么就应该刷一个星期”赵雅婧、吴文华学姐用自己的亲身事例来证明大三仍有逆袭的可能。综素,“前几名的成绩差距最多一两分,但综素能差好多”,“大三尽可能多去参加一些能加综素的活动”……每一个学长都如是说。英语,“面试的时候自我介绍是用英语的,一定要大方得体、语言流利”,“英语六级是算分数的哦,一定要好好学啊”…… 学长们就好像生怕我们记不住这一点一样,不停地重复这些,让我们少走一些弯路,能更好地找准目标。
“政治观点要旗帜鲜明,不能动摇。”吴嘉南学长用这句话来表达他的观点。他因为内心动摇失去了出国、“3+2”、“2+2”的机会,而之后看到参与了这些项目的人他又心生悔意,因此,他劝我们明确目标之后千万要坚持下去,不要让自己后悔。“动机”,郑子桓学长和王梦婷学姐用这个词来帮助自己明确目标。
“尽早与教授们交流,了解各个老师的研究方向,好做选择。”李栋学长、王梦婷学姐和郑子桓学长都曾如此说到。若是想竞争直博的名额必须要与导师双向确定,普通的免试研究生也要面临选择导师的问题,因此多和老师交流是他们能把握住这个机会的重要方式。郑子桓学长补充道,一定要在交流之前想好要说什么,解决什么问题,不然交流地再多也是徒劳。“如果你没有进我的实验室做过实验,我是不会要你的。”这是某位老师说过的话,SRTP(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也是众多学长推荐的项目,尽早进入实验室,早些了解导师以及相关的科研方向,这也是为将来的研究生学习生活做些适应性的训练。
在“早”这一点上,李栋学长被其他学长们提到了多次,他比其他人提前了一个短学期联系好了导师,而他自己也说,如果没有足够的实力,就要比别人更早一步行动。科研导师也可以是人生导师,要常和老师们交流。李栋学长以罗自生老师为例说,他虽然表面上对学生很严格,但是会给我们许多很有用的建议,一定不要被严厉的外表吓到。
“1+2”模式保研及外推:尝试才不会有后悔
“我不想在学了19年之后只做着这些工作,让自己后悔。”赵文俊学长谈及自己的动机时如是说。比起前面这几位学习成绩较好的学长来说,赵学长可能先是觉得自己并没有什么可能保研,参加了许多的实习,以丰富自己的经历,帮助就业,但现实与理想的落差总是巨大的,工作与他的梦想相差太远。他在了解到“1+2”模式的保研之后,选择了尝试,尽管是5000选15的比例。最后的成功让他有些欣喜,虽然他仍未想好将来的方向,依然在犹豫,但他现在不会后悔。
“有所玩,有所爱,有所坚持,有所懈怠”,吴文华学姐用这句话来概括她的选择。吴文华学姐参加过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的夏令营,也拿到了这两个学校的外推研究生资格。她提醒我们,想要去其他学校读研究生一定要多去外面交流,尤其是参加夏令营。心态上不要打鸡血,要有比较平和的心态。大三的时候会比较烦躁,要让自己静下心来,很多事情顺理成章。而戏剧性地是,但她最后仍选择了浙大。在对外校有所了解之后发现自己更喜欢浙大,更喜欢这个专业。虽然最终没有选择外校,但她说尝试之后更加了解了自己的需求,明确了自己的方向,尝试过才不会有后悔。
本次分享会学长学姐们围绕就业和保研这两大主题向大三以及大二大一的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经验。有趣的是赵雅婧学姐提到了2010年的学长分享会对自己的正面影响,也许这也是一种正能量的传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