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母校110周年校庆和学院50周年院庆之际,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迎来了八方院友,大家欢聚一堂,共庆母校、母院华诞,同叙师生友情。
学院常务副院长应义斌教授代表学院为黄智权、王明善、王斐英校友佩带了学院院徽纪念章,并赠送了纪念品。黄智权校友一行向学院回赠了缩微版的“求是鼎”。求是鼎的设计者王明善校友向大家介绍了“求是鼎”设计制作过程及其美好寓意。求是鼎既体现浙江古代文明,也包含了浙大的文化元素。鼎身、鼎足上的装饰为良渚文化出土的青铜器上的兽面纹,取避邪、吉祥之意,鼎耳高耸,寓意志存高远。鼎的主要尺寸也被赋予象征性。鼎的口沿高110毫米,象征浙江大学建校110周年;口沿下端至鼎足足底为1897毫米,意寓浙江大学始建于1897年;而鼎身上分布的1320个镌刻着求是鹰的铆钉,则表明母校建校至校庆的岁岁月月,表示浙江大学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浙大永不疲倦、展翅高飞的求是精神的源远流长。
应义斌副院长向与会人员简要介绍了学院的发展历程和近年来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上取得的成绩,并代表全院师生向学长和老前辈们表示了深深的谢意。他说,这几天一直在感受着我院的杰出学长给我们带来的荣耀。在学校“求是鼎”的捐赠仪式上、在“浙江大学国际创新研究院”的成立仪式上,活跃着的都是我院杰出校友的身影,学院感到了无尚的荣光。在学院50年余的发展历程中,正是在各位前辈、各位校友和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院才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谨再此向各位前辈、学长表示诚挚的谢意,也希望能得到各位学长、各位前辈一如既往的关心和支持。
黄智权学长在座谈中讲到,作为学院学子,已毕业四十余年,今天重返母院,再见恩师同窗,心潮澎湃,喜悦之情、感恩之情在心中久久回荡。又听闻学院从1956年秋起步至今,跟浙江大学办学的飞速发展一样,教育、科研、社会服务各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作为学院早期的毕业生,为学院的快速发展和巨大进步感到由衷高兴。黄智权校友满怀深情地回忆起在当年在杭州池塘庙度过的艰苦求学岁月,他指出,农机系是有优良学风和优良传统的,培养了一大批人才。现在回想起当年的师生情谊,尤感亲切。而激励自己多年以来奋进的动力就是浙大的“求是”精神。他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成功经验:“能做事,会做人”。“能做事”就是要严谨,要实事求是,要高标准、严要求。“能做人”就是思想上行动上与中央保持一致;并结合自己本职岗位,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能做人还有重要一点就是要清正廉洁,清请白白做人。他还指出,学院目前所研究的领域都是关系国计民生,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国家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因此我们的学院正面临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遇,面对需求,应培养更多的专业性人才,出更多的科研成果,服务社会,造福百姓。他祝愿母院早日实现世界一流的目标,为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做出更大贡献。
座谈会上,老先生、老朋友抚今追昔,相谈甚欢,并共同祝愿学院再创辉煌,再书华章!
生工食品学院
2007.5.22